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认知,6月30日至7月6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智”械先锋实践队赴徐州市丰县,先后走进思岩新材料有限公司、宝冠金属有限公司、宝通机车有限公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深入一线厂区实践、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和一线工人交流及问卷调研等多种形式,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汲取知识、锤炼技能。

在思岩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公司的新材料生产车间。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业机器人在物料搬运、精准装配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学们身着安全装备,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近距离观察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记录设备的参数设置。“这些机器人的编程逻辑和我们在学校实验室接触的有所不同,更贴合大规模生产的实际需求。”团队队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随后,团队与公司负责人围绕新材料行业的自动化发展趋势展开交流,了解到企业对具备机器人运维与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宝冠金属有限公司的金属加工车间则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工业机器人在精密制造中的应用魅力。在这里,机器人负责金属部件的焊接、打磨等高精度作业,其操作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令人赞叹。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分组行动,一组跟随一线工人学习机器人的日常维护技巧,观察工人如何快速排查设备故障;另一组则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一线操作者对机器人性能的反馈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一线工人的经验非常宝贵,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衔接空间。”实践团队队长表示。公司负责人也向同学们介绍了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未来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宝通机车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机车装配线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典型场景,从零部件的抓取到整机的组装,机器人贯穿于生产的多个环节。同学们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尝试参与机器人的简单编程调试,亲身体验如何根据生产需求调整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同时,团队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同学们走出校园,深入企业一线,不仅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更直观地了解了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方向。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空间,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学习目标。(王嘉慧)